查看原文
其他

谢谢你们,守护我们的生老病死!

萧报君 萧山日报 2019-04-02

今天,中国400余万医生迎来首个“中国医师节”。


致敬,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医生们!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q07618ye4cu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视频中,问到对家人的遗憾,不少医生提到了孩子。缺少陪伴的愧疚感,突然就被戳中了,有的医生泪光闪闪,有的甚至几度哽咽。


在视频外,除了提到孩子,很多医生也提到了对父母的遗憾。呼吸科的丁盈盈说,去年她在英国进修的时候,自己的爸爸生病了,但是父母一直没有把生病的情况告诉她,后来病情也出现了一些反复。她说,总感觉虽然自己是医生,却什么也帮不上,觉得很遗憾。


导管室的黄建振说,自己的妈妈已经80多岁了,本该多一些关心,但是还是太少有时间去看看她。因为24小时待命的工作性质,很多时候连全家人在一起的聚会也只能因为手术被迫中断。


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,可能我们只看到了A面,有一个B面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。


辐射房里的铅衣人


在区一医院的2号楼里,有一个导管室。经过这里的人,大多不知道里面到底是做什么的。实际上,这是隶属于心内科的一个介入手术室。


黄建振是这里的主任,他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,特别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他的团队每天做着精细无比的血管造影、支架手术。


黄建振说,他们这个团队一天里参加手术量的最高纪录是20台,最长的一次是一位急性心梗患者的手术,难度很大,手术持续了3个小时。而平日里,几十分钟的小手术有时像流水线似的,这边病人刚下手术台,另一个病人就紧接着上了。


黄建振在讲述病人病情


显示屏里是不断涌动着血液的血管,在医生眼里,这些就是生命线,绝对不能“断”。



黄建振1991年从浙医大毕业后,就一直在区一医院工作。他是心内科手术的一把好手,今年被评上了“区优秀医师”。


这份职业给人的感觉是高大上,医生都是知识渊博、技艺高超,但是光鲜的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。


小编整理了一组数据。


这些数字 陪伴着他们


拍100次X光片

老百姓眼里,拍片是很可怕的东西,因为有辐射。每次要拍片,都会忧心忡忡。但导管室的医生们,天天要在射线下工作,辐射量相当于拍100张胸片。而且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。


黄建振摸着自己短白稀疏的头发,笑着说这些都是“吃”辐射“吃”的,老得特别快。如果疏于防护,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,比如晶状体变浑浊得上白内障,甚至患上肿瘤。


30斤

必要的防护当然是要的。所以,导管室有一套特殊的服装——铅衣。铅衣可以通过屏蔽射线,将伤害降到最低。


在导管室有一排衣架,挂满了蓝色、绿色、玫红色、粉红色的铅衣。一件铅衣的重量大约在20-30斤,配套的还有铅制的围脖、防护眼镜、帽子等,能使发挥铅衣的最大作用,使射线的伤害减到最少。


刚从手术间出来的医生


手术常常需要长时间站立,负重后导致很多心医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,所以他们会在铅衣外面再系上一条“腰带”作为支撑。


24小时

在导管室工作,是没有“时间观念”的,与死神赛跑,必须24小时待命。手机从不关机,晚上十一二点,凌晨两三点,只要微信群里、电话里接到有病人要送过来的消息,他们就会在30分钟内赶到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。次日白天八点依旧正常上班,晚上继续接急诊,这样的连轴转,如果没有过人的体力和抗压能力,还真是坚持不下来。


患者未到,信息先到;病人未至,医生先行


“十多年,养成了时刻准备接电话的状态,睡眠也很浅。”黄建振以前听到电话响会有紧张,现在已经不太会了。也因为这种紧绷的工作状态,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。亲戚聚餐往往独缺他,给家人做饭做到一半就被叫走也是常事,“我们常开玩笑,怎么总是下班后的饭点、半夜这种时候。”


4个人

心内科有十七八名医护人员,导管室里,黄建振的团队有4位医生。在导管室里,他们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正是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,比如只有造影资质的医生只能做造影,所以轮休都是挺难做到的。


22天

特殊工种有特殊的假期福利,导管室的医护人员就有个放射假。算起来,一年有22天左右,连上周末可以休息一个月。但是,大家基本都没有休过。


带病工作在医院里可能算得上家常便饭。有的人会说,医生生病就该去休息,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负责。可是,休息了谁来接诊病人,谁来动手术呢?黄建振脚踝肌肉撕裂那段时间,依然是在手术台边度过的;三四个同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,依旧要站在手术室里;更别说其他小病小痛了。


铅衣


工作忙,压力大,黄建振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陪儿子长大,是个不称职的父亲。由于妻子是护士,一线医务工作者有的烦恼他们也有——事业和家庭无法兼顾。于是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儿子都是托给阿姨带,阿姨成了“大妈妈”。读初中了,他们又把孩子托给了老师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夫妻俩到底起到了什么角色,黄建振自己也说不清。令他欣慰的是,儿子考上了医学院,在他的影响下,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。


向你们致敬,护心的铅衣人们!



产科里的男医生


妇产科,由于涉及到孕妇的隐私,一些人会排斥男医生为其检查、接生,甚至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妇产科男医生。


但随着社会的文明、进步,男性医生也开始加入到产科医生的行列。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,产科男医生具有连续手术时体力更好、遇到突发情况时更冷静果断、处置危难手术更为科学合理等优势,并已逐步被广大孕妇所接受。


在我区为数不多的产科男医生中,沈伟就是其中的一员。 


沈伟是浙江萧山医院的大产科主任、妇产科主任医师。1996年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,沈伟已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,已成为业内颇具知名度的产科专家。近日,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杭州市优秀医师的名单中。



虽然每天查房、门诊、手术连轴转,有时忙得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,碰到重症高危孕妇还得半夜赶到医院处理,但能亲手迎接一个个小生命平安地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,这让沈伟很开心,也很有成就感。


如今许多孕妇会点名让他看门诊、做手术,他每年做的剖宫产手术在600台左右,忙时一天就有10多台手术,接诊的孕产妇和手术量均是医院里产科医生中最多的。 


被耽误的女诗人


看文字前,请一定要先打开这个让人惊艳的音频!



又过去了一天,我们还是没有见面。

街角的紫藤已经老了,花园开始迎接夏天。

又沉默了一夜,手机还是没有留言。

人们秀着他们的生活,而我只想知道你一切。

你会不会,偶尔经过那家便利店?

我们曾经靠在墙角,分享简单的早点。 

你会不会,丢弃我送给你的书签?

那么多的爱和思念,点亮曾经拥有的每一天。

——词曲:丁盈盈  编曲:庞博


区一医院呼吸科的丁盈盈已经怀孕七个月了,这个月她值完了最后一个夜班。因为万一夜间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,她已经使不上力了。生大儿子的时候,她是在预产期前一天请的假,这一次大概也能坚持到最后。毕业至今整整十年,敬业和上进使她成为了医院的中坚力量。



丁盈盈外表清秀文静,说起话来柔声细语,是医院里出名的才女。爱看书,爱写诗,还能把诗变成歌,文前那首动人的歌曲就是她作词作曲并演唱的。她的古诗也写得非常不错。


卜算子

秋气渐欲深,云雁南飞去。

帘外芙蓉飘落红,片片随秋雨。

 聚也怕别离,别后期相聚。

只盼来年花千树,不负相思语。 


闻友饮茶戏作

寂寞一壶茶,无酒也无花。

窗外风吹树,明月照谁家。


有没有觉得,她是个被医生职业耽误的女诗人?


“门诊最忙的时候,我一天看100个病人,住院部这儿病人少一些,但是病情需要更多关注。”采访丁盈盈的时候,她正在办公室看医书。据同事透露,她真的是个书痴。能做上医生,当年大多都是高材生,而且有着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能力。丁盈盈也一样,他丈夫同样是医生,所以他们家的常规活动就是看书,各种各样的医书。

让人惊讶的是,工作这么忙,大儿子竟然是他们自己带的。夫妻两根据不同的排班作息,安排带孩子的家庭工作,偶尔让婆婆过来搭把手。休息时间在家,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是看书,丁盈盈说:“我基本都没怎么出去逛过街,在家我们看书,孩子也看书。”她微微一笑继续说,“儿子马上要读二年级了,实在没人带我就把他放置在休息室里,他一个人也能看书。”看来不要光羡慕别人家的孩子,自律要从自己做起,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啊。

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职业,所以医院里有很浓厚的学习氛围。丁盈盈加入了院里的英语学习小组,每周抽空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学英语。去年她主动申请省卫计局主办的国外进修班,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、面试和英语测评,她从5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,前往英国学习了三个月。回来后,她把学到的知识实践到了诊疗当中,有不少做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



采访中,我们发现医生这个职业,有不少是“祖传”。受长辈影响当医的不在少数。


区一医院的儿科有一位医生叫潘开宇,在她的儿科同事口中,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秘密。今年她的女儿考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,这意味着,他们家迎来了第五代医生。


五代从医是什么概念?也就是说从潘开宇的太爷爷辈儿,他们家就开始从医了。而且我们了解到,他们家一直从事儿科医学工作,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从医接力。


在采访中,区一医院ICU的副主任医师潘侃达说,自己也是受了长辈们的影响选择了从医这条道路。他说,自己的爸爸和爷爷也都是医生,另外家里从医的长辈们也不少,是这样的家庭氛围让他选择了从医。



问起“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也选择从医”的时候,大多数医生都表示,如果孩子对学医很有兴趣,会很支持。很多医生都说,做医生的确是一份很辛苦的职业,因为没有固定的休息日,也时常需要整晚整晚地值班坚守,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很少,但做医生更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职业,因为这份职业里,有他们的幸福感来源。


这次采访,带给小编最多的感受,不是医生们对这份职业的吐槽抱怨,而是对于工作的坚守肯定,辛苦并快乐着。


希望以后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好医生,

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做医生。


最后,祝所有医生们,医师节快乐!


>>>>

你可能想看



领导说了

下面一个

小编工资涨3毛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